2019年01月14日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如果你不知道腕管综合征
那么你一定知道“鼠标手”
因为“鼠标手”只是腕管综合征其中的一个别称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卡压而产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肌肉无力、食指与中指疼痛伴麻木的临床综合征。疾病早期症状可呈间歇性,后呈进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间或清晨为甚。
腕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国外一般人群中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5%,而特殊人群则高达14.5%以上。
别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腕隧道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腕部正中神经挤压征、鼠标手、键盘腕。
案例分享
谢伯今年57岁,由于右手腕麻木疼痛,多方求治未见明显效果。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佛山正骨骨科医院求医,通过肌电图结果,右侧正中神经腕部轻度损害,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患者也可直观地看到动态治疗效果
确诊后,康复科副主任曾彦主任对谢伯进行B超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改善了神经压迫,谢伯手麻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在B超引导,可视下治疗,更安全,效果更精准。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
什么是“肌骨超声”?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检查?
所谓“肌骨超声”,就是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人体软组织和骨骼、周围神经的病变,并在其引导下实施实时治疗。它具有准确性高、无辐射、方便,快捷,无创,费用低,可动态检查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妇女和儿童,突破以往肌骨疾病难诊断的问题。
“肌骨超声”的优越性
相比传统的检查方法,如X线、CT、MRI(核磁共振)等,“肌骨超声”除具有无创、无辐射、无禁忌症、廉价等诸多优势之外,还具有能够对肌肉、肌腱的运动进行实时动态观察的独特优势。尤其是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显著提高细微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组织病变,可以和CT、MRI媲美并互补,甚至可以提供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得到的重要诊断信息。例如,它打破了以往临床将肩痛统诊为“肩周炎”的误区,可检出肩袖损伤、肌腱炎症及肌腱末端病等疾病,对肌腱韧带的急性断裂和慢性损伤,对周围神经损伤亦有一定诊断价值。
“肌骨超声”最重要的应用
——超声精准定位及引导下注射治疗
作为肌肉骨骼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肌骨超声”可以进行病变边界定位、深度判断乃至协助引导穿刺活检、抽吸或药物注射治疗,可对关节腔积液及周围囊肿(腱鞘囊肿、腘窝囊肿等)抽吸、肌间血肿(如网球腿形成的血肿)进行抽吸并能促进撕裂肌肉腱膜修复。
一些肌骨方面的慢性疼痛(诸如腕管综合征、肩袖腱病、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跟腱末端病、跖腱膜炎等)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射。此外,“肌骨超声”在痉挛治疗中也有显著优势,在超声实时监测引导下可以将药物注射到靶肌肉内,对一些深部的肌肉注射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对于常用痉挛注射治疗方法——徒手被动牵伸法、肌电引导法、电刺激引导法,“肌骨超声”更精准,且安全、高效。
通过肌骨超声进行实时动态观察
“肌骨超声”可以用于诊断哪些疾病?
1
外伤、运动所致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的损伤及疾病
如:肌肉、肌腱的撕裂(完全、部分),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肌腱炎、腱鞘炎、肩袖损伤、肌肉损伤后的并发症(骨化性肌炎、血肿)。
2
神经病变
超声诊断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清晰的显示主要的周围神经,分辨率优于磁共振检查,神经的卡压和外伤性疾病,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臂丛损伤,术后钢板及瘢痕造成的手术区神经的卡压及神经源性肿瘤样病变。
3
四肢软组织肿瘤性病变
如:血管球瘤、皮下及肌间血管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手掌腱膜炎、足底跖腱膜炎等软组织肿物。
4
骨肿瘤术后手术区情况评估
无禁忌症,不受金属伪影的影响,观察手术区有无积液、周围软组织有无肿物复发。
5
免疫风湿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累及关节的病变。识别各关节的滑囊病变,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炎症反应,关节及骨表面的侵蚀及破坏,关节及软骨肿瘤等。
应临床诊断需求,佛山正骨医院开展“肌骨超声”检查和治疗方法以来,该检查手段被积极应用于多项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中,提高了本院医生的诊疗精准性,缩短了确诊时间,优化了术后评估方法,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病痛时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佛山正骨医院十分注重观察患者临床诊断需求,积极引进新型诊疗技术,提升医生专业水准,为患者谋求福利。